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应急管理局 行政公文 > 市安委办 > 正文内容

关于印发《全市安全生产“三化三制”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24-11-05 09:37

文件名称

安康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全市安全生产“三化三制”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ASAWHF/202413

公开目录

应急管理局文件

公开责任部门

市应急管理局办公室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安市安委发〔202413

成文日期

2021114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2111509:35

 

安市安委会发〔2024〕13号

 

安康市安全生产委员会

关于印发《全市安全生产“三化三制”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安康高新区、瀛湖生态旅游区、恒口示范区安委会,市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

现将《全市安全生产“三化三制”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安康市安全生产委员会

2024年11月4日


全市安全生产“三化三制”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市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持续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做深做实安全生产“三化三制”,有效提升行业部门和企业日常安全管理能力。市安委会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安全生产“三化三制”提升工程,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统揽,聚焦六大提升重点,推动安全生产“三化三制”提质增效,强化常态长治、常抓长效,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愿和能力,实现市域安全生产“三化三制”体系“从有到用、从用到治、从治到安”。通过加强“常态化督查暗访、动态化隐患清零、过硬化问效落实”安全管理机制,倒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具体化、日常监管检查精准化、现场救援科学化”要求,加快推进区域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主要内容

(一)强化“夯责筑基”。深化企业主体责任具体化,指导企业按照主体责任具体化作业指导书,及时修订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坚持“分级分类、简单明了”原则,建立岗位安全明白卡(含岗位职责、岗位风险辨识、岗位操作流程)。岗位职责,需明确岗位具体职责任务,确保员工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要求。岗位风险辨识,要帮助员工识别理解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包括潜在的危险因素和可能造成的后果。岗位操作流程,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和规范,确保员工在执行任务时遵循正确的操作流程,减少操作失误。通过明晰岗位职责任务,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增强职工能力素质,推动形成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人人知责、人人尽责”工作格局,筑牢安全生产工作基础。

(二)加强“管理固本”。深化日常监管检查精准化,全面宣贯《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办法》(陕安办〔2024〕89号),结合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修订完善日常监管检查精准化作业指导书,引入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及检查指南,分级分类制定简单明了的重点事项检查清单,规范明确日常检查频次。建立完善奖励激励机制,鼓励安全管理人员学用日常监管检查精准化作业指导书,定期考核评定安全管理成效,动员职工加强学习研究,积极考取安全资格证书和注册安全工程师。创建安全管理示范岗,对于专业业务素质过硬、安全管理能力突出、隐患排查成效显著的员工,在企业内部提拔使用、表彰评优、待遇保障中予以倾斜考虑;对于安全管理经验丰富、具备相应专业资质的职工优先推荐加入市级安全生产专家库。

(三)做实“情景构建”。强化贴近实战的情景构建演练,推动现场救援科学化。立足行业领域事故风险特点,依据《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及时补充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形成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构成的较为完善的预案体系。更新完善现场救援科学化作业指导书,根据可能遇到的事故风险,按照简单明了、务实管用原则,分类设计优化情景构建图。针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和高风险岗位突发事件情景,建立完善岗位应急处置卡,明确应急处置人员、步骤、注意事项、防护用品、应急物资等,做到以岗制卡、一岗一卡。加强不同岗位员工演练培训,组织相应演练任务,开展全面总结评估,确保人人熟知应急处置要点、熟练掌握避险逃生技能,增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四)实施“督帮增效”深化常态化暗访督查制度,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行业部门成立督帮团队,建立安全生产专家库,明确结对督帮对象,定期下沉“把脉问诊”,共享专业技术资源。高风险、低设防、监管难的重点企业单位纳入督帮重点。督帮团队、安全专家每季度至少1次深入企业一线,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宣讲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解读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传播安全生产应急知识、帮助排查整治问题隐患、指导开展联合救援演练等,帮扶企业突破安全管理瓶颈、化解安全生产难题、增强员工安全意识。属地政府、行业部门可利用省市常态化督帮契机,派员跟班拉练,现场观摩学习,在督帮检查、隐患排查、风险防范中实践锻炼提升能力。

(五)实行“闭环提质”。深化动态化隐患清零制度,各级各有关部门、各企业单位全口径建立完善隐患台账,定期排查隐患、及时整改整治、限时清零销号,有效清除存量、遏制增量。加强重大事故隐患闭环管理,围绕重大事故隐患判定、建档、整改、销号、挂牌、执法和信息录入等方面,建立全链条管理办法,提升排查整改效率和质量。重大事故隐患严格“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加强整改清零承诺,确保重大事故隐患年度排查整改率达到95%。加强教育培训、督导帮扶、检查执法等措施,督促企业强化重大事故隐患自查自纠,推动辖区、行业领域企业自查自改重大事故隐患占比达到40%。行业部门综合采取暗访暗查、回头看、跟踪督办等方式,全面掌握整改进度,全面协调整改难点,有力推动闭环销号。

(六)严格“问责兜底”。深化过硬化问效落实制度,严格执行《陕西省事前问责办法》《安康市安全生产问效落实工作办法》,突出事前问责和整改不力问责,对隐患整改不力的、安全监管不到位的加大问责力度。事前加大执法检查,依法加强行政处罚、媒体曝光、纳入“黑名单”、停产停业、关闭取缔等措施,督促企业全面落实主体责任。事中要突出考核激励约束,完善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加强安全生产综合评定,督促安全责任措施落实,根据评定结果对有关单位“开小灶”。紧盯市级及以上安全生产常态督帮、综合评定、考核巡查及各类专项整治、专项检查工作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其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施挂牌督办、约谈通报和问责移送。事后要依法从严追责,在隐患问题整改工作中,因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整改责任或督促整改责任,导致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或造成社会影响较大的一般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及时将问题线索移送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或相关县(市、区)党委和政府进行调查处理。责任追究对象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三、工作要求

(一)立足实际,深入推广应用。各县(市、区)、各行业部门、各单位要树牢“三化三制”安全管理理念,主动衔接“三化三制”提升年活动任务,迅速组织实施“三化三制”提升工程,抓紧完善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明确重点任务和要求,推动安全责任措施向一线末梢延伸。各级主要负责人要亲自督办推进,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究推进措施。分管领导要主动运用“三化三制”管理安全生产日常工作,强化本辖区、本行业督促落实,将其作为安全生产重点工作任务进行督办问效,建立完善安全生产“三化三制”治理体系。

(二)聚焦重点,狠抓推进实施“三化”方面,坚持市县一体、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由市级各行业部门负责,修订完善“三化”作业指导书,及时推广至县(市、区),并指导对口部门抓好企业落实。各县(市、区)要制定本辖区安全生产“三化三制”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迅速组织推进实施;督促企业抓好推进落实,注重因企施策,“一企一策”,严禁“一刀切”。“三制”方面,各级各部门要建立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抓实抓好日常安全管理;总结日常管理经验,完善安全治理体系,丰富“三制”内涵,优化提升辖区、行业安全监管效能。市、县(市、区)安委办将安全生产“三化三制”提升工程纳入日常督导帮扶工作重点,列为年度考核、综合评定重点内容,定期督查问效。

(三)创建标杆坚持以点带面。坚持以点带线促面,推动全域安全生产提质增效。各县(市、区)、市级行业部门要立足实际,突出辖区、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特点,建立完善一套更为成熟、更好应用、更加规范、更见实效的安全生产“三化”标准体系,集中打造一批“三化三制”示范标杆企业,引领带动全行业、全领域推广应用,推动“三化”在企业扎根见效,切实提升企业安全管理素质和本质安全水平。同时,要在各县(市、区)、各行业、各单位广泛落实“三制”办法,深化“常态化督查暗访、动态化隐患清零、过硬化问效落实”措施,提高行业安全监管水平。市、县(市、区)安委办要加大安全生产“三化三制”推广运用考核力度,对“三化三制”运用积极、安全管理效果明显的企业单位进行通报表扬,对安全监管成效突出且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行业部门和县区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