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应急管理局 专题专栏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 正文内容

锦绣山水间 平安乐居梦

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21-04-19 16:07

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陕西日报通讯员 柳伟摄


  林木葱郁,峰峦吐翠,四月的秦巴山区春意盎然。
  满目苍翠中,锦屏社区似一幅美丽的画卷在青山绿水间展开——一排排徽派建筑的楼房、一条条宽敞整洁的道路、一簇簇修剪整齐的花草,勾勒出易地搬迁群众的幸福新生活。
  锦屏社区位于平利县老县镇,是一个容纳了来自11个村1346户4173名贫困群众的易地搬迁安置社区。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来到这里,走进搬迁群众汪显平家中,亲切询问一家人的工作生活情况。
  这一年,总书记的亲切关怀,汪显平和锦屏社区干部群众从未忘记;这一年,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步提升……

  换一方水土,安身

  4月12日,走进锦屏社区广场边一幢漂亮的小楼,在一套三室两厅温馨而舒适的房子里,记者见到了一脸幸福的汪显平。
  “真是跟做梦一样!还以为会一辈子困在山里过苦日子,没想到不仅搬进了新房子,还见到了总书记。”看着客厅墙上和“福”字并排挂着的一张照片,汪显平笑得合不拢嘴。照片里,汪显平一家5口围坐在习近平总书记身旁,画面温馨。
  “总书记就坐在沙发这儿,亲切地询问我们家庭收入、孩子上学、医疗和社保等情况,问得可真仔细啊。”回忆起那一幕,汪显平依然难抑激动之情,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每句话他都记得真切。
  “现在的日子真的很幸福!”一旁的妻子胡德莲感慨。
  幸福,是这几年才光顾汪显平家的。
  几年前,汪显平一家还住在万福山村,那是一个被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拴在山顶的小村子。
  “最怕下雨,土房子漏雨不说,屋里还会倒灌水。”“可是又怕不下雨,天一旱庄稼没收成,人也没水吃,挑一回水得走很远的山路。”“最怕孩子老人生病,因为路远病情容易被耽搁。”回忆起以前的生活,汪显平垂着眼皮、紧皱眉头。
  “现在好了,不仅住得好,用水用电、看病购物啥啥都方便,再也不愁了!”环顾亮堂的新家,汪显平的眼神亮了起来,音调也高了不少。他告诉记者,能搬下山住进环境优美的新社区里,是多少山里人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事情。
  圆梦的,不止汪显平。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平利县,易地扶贫搬迁成了当地群众摆脱贫困、改善生活的重大机遇。截至2020年底,平利县13481户37974名贫困群众迁入了新居,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也从2015年的3473元增长至2020年的9736元。

  添十分保障,安心

  心安处即故乡。
  安身,只是第一步。安心,才是易地搬迁的关键。
  和大多数搬迁群众一样,汪显平坦言,自己刚搬进社区时心里也曾“打过鼓”:搬下去,山上的地咋办?楼房能住得惯吗?吃口菜都要拿钱买,钱从哪里来?……但如今,所有的担忧都迎刃而解。
  “山上的地一部分流转给村集体统一经营,我自己还留了几亩地种了茶。镇上通过劳务派遣安排我在镇供电所上班,老婆是社区的基础设施管护员,两个人加起来一个月能有近5000元的收入呢。”在家门口上班的汪显平对如今的生活很满意,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还筹划着建一个物业综合服务站,服务社区居民。
  从山上土房子到社区新楼房,从贫困户到新居民,越来越多的人像汪显平一样在新生活里安下心来。而这,离不开安置社区不断提升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保障措施。
  “要让搬迁群众住得下来、住得好,社区治理是关键。”锦屏社区党支部书记江慧丽说,锦屏社区聚焦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网格化管理体系,从搬迁群众中选任有责任心的党员参与社区管理,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全面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
  “以前当过村干部,现在发挥余热,为社区群众提供服务。”今年65岁的老党员贾孝金自从被选为网格长,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网格网格,就是要让党员干部用服务和责任织出一张网,把大家凝聚到一起,兜住幸福的好日子。”对自己的工作,贾孝金这样说。

  变一种活法,乐居

  这几日,天气晴暖,锦屏社区的小菜园也热闹起来。
  “自己种的菜,吃着更新鲜。”阳光下,社区居民黄松停下挥舞的锄头,笑得舒畅。
  不远处,他的邻居李龙莉正弯着腰和母亲一起埋葱。李龙莉手脚麻利,说话嗓门儿也高:“农民还是离不开土地,以前种地是为了刨食,现在是享受。”
  这句话,就像一颗石子投进了湖心一般,激起小菜园里此起彼伏的笑声。
  一块小菜园,最是抚人心。
  与田野里的热闹截然不同,社区的阅览室里只有窸窸窣窣的翻书声。
  “以前在外面打工,羡慕城里人有图书馆,现在咱也有了,开心。”社区居民刘相兵这几年返乡创业搞起了养殖,一有空就来阅览室看书学习。他说:“住进了新房子,就要换个活法。”
  易地搬迁不仅是帮群众建新房、安新家,更重要的是帮搬迁群众融入社区,重塑生活。
  为了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平利县从“小”入手,探索建设小管家、小配套、小平台、小库房、小餐厅、小课堂、小厅堂、小市场、小菜园、小公墓“十小工程”,补齐易地搬迁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提升社区生活品质,让搬迁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十小工程’让群众有地方种菜、有地方学习、有地方娱乐,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同时也促进社区文明建设,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让大家能更好地融入新生活,实现乐居梦。”平利县自然资源局搬迁办主任范小东说。
  锦屏社区的变化是陕西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的一个缩影。“十三五”以来,陕西省共建成2116个集中安置点,共搬迁贫困人口24.93万户84.36万人。几年间,80多万群众走出大山,搬进新房子,在绿水青山间守望新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