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应急管理局 专题专栏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 正文内容

不负青山得“安康”

——陕西省安康市“因茶致富、因茶兴业”绿色发展纪实

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21-05-01 16:03

  青山如黛,绿芽生发;游人如织,笑语晏晏。

  最是一年春好处。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里,处处是草木萌发、生机勃勃的景象。茶农们指尖灵动,不一会儿,身边的背篓里就铺满厚厚一层嫩绿茶芽;慕名而来的游客们三三两两,有的在茶树间拍照留念,有的学着茶农的样子,亲身体验采茶,还有的跟着记者一起,听老县镇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罗显平讲习近平总书记一年前来这里考察的一幕幕场景。



  “就在这个地方,总书记边走边称赞我们这里生态好、环境好、空气好。”罗显平指着茶山顶上一道白色木门的位置对记者说,自豪的心情溢于言表。
  2020年4月21日中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调研考察,并在茶园里与茶农亲切交谈。总书记深情指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希望乡亲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脱贫奔小康。
  茶产业是安康的传统优势产业,是秦巴山区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当家产业;茶产业也是绿色可持续产业,是“秦巴明珠”践行“两山”理念、落实国家生态安全战略的现实选择。带着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安康市委、市政府把茶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首要产业,按照“转方式、强品牌、增效益”的发展思路,突出品种繁育,抓好基地建设,强调园区承载,培育经营主体,增强品牌创建,强化质量标准,持续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富民茶——
一片叶子守护“青山”“金山”


  安康市南依大巴山北坡,北靠秦岭主脊,汉江自西向东穿城而过。
  这里是天赐的生物资源宝库,森林覆盖率高达68%,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朱鹮时见林间,一大半土壤富含硒元素;这里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66%以上的水量自此经过,“一江清水供京津”重任在肩。
  然而,多年以前,优越的自然条件并没有帮助当地老百姓摆脱贫困。安康地处秦巴腹地,山大沟深,交通闭塞,且以生态立市,全市91.9%的国土面积不能进行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开发。2011年底,安康300多万总人口中,贫困人口比例超过了1/3。
  如何把面前的座座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成为摆在安康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必须走生态保护和百姓脱贫致富有机结合的路子!”安康市副市长鲁琦这样说。于是,传统绿色富民产业——茶产业,成为安康市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的首选。



  安康种茶有着历史和现实的先天优势。纵观历史,安康种茶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从西周到唐宋再到明清,安康茶曾是不同朝代的贡茶。清代,“陕南唯紫阳茶有名”,紫阳毛尖成为誉满神州的名茶之一。沿袭历史的眷顾,现如今的安康是同纬度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域:降水充沛,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昼夜温差较大,虫害少;同时,安康地处中国富硒带,所产茶叶天然具备“富硒”优势。
  认准方向,绘制蓝图。为推动全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安康市先后制定《安康市茶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安康富硒茶创新行动计划》《安康富硒茶品牌整合方案》,专门成立了全省唯一一个地市级茶叶局,建立起“政府引领、园区承载、部门帮扶、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将安康富硒茶作为全市农业五大产业的首位产业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来打造。
  在理顺机制的同时,市级财政每年捆绑安排项目资金1亿元,狠抓茶苗繁育、基地建设、加工营销、品牌整合、园区发展、科技创新。各县区也结合产业扶贫和茶产业发展实际,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措施。
  在平利县,每年安排15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对新建及低改茶园、茶厂建设、出口营销等环节进行奖补;
  在紫阳县,财政筹措3000万元设立特色产业贷助力脱贫攻坚风险补偿金,为县域内包括茶叶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提供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的信贷服务;
  ……
  绿水青山茶飘香,老百姓有了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蒋家坪村茶农余长芳对此深有体会:“我一天可以采4斤茶,一斤卖80元,一个采茶季就能收入七八千元。”她告诉记者,不光采茶有收入,山上环境好,到村里赏茶采茶的游客越来越多,带动着村里的农产品都能卖上好价钱。去年她家的200只散养土鸡不到两个月就卖完了,纯收入超过8000元。“以前在家门口找不到活儿干,只能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现在家门口就有很多挣钱的机会,只要肯干就能过上好日子!”余长芳说。
  2002年创办田珍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田珍和丈夫胡学华,是当地茶产业发展的见证者和受益者。“平利县依托当地生态资源,大力扶持农民兴茶致富,我就回来承包了茶园,跟丈夫一起创业。”田珍告诉记者,开始的时候,最头疼的是不懂技术、不会管理、不善营销,多亏高素质农民培训让她增长了知识,转变了观念,提升了素质,也成就了田珍茶业。为带动乡亲共同靠茶致富,田珍和胡学华还创办了当地首家农民田间学校,常年培训农民,被乡亲亲切地称为“茶凤凰”和“胡大师”。
  奋勇超越,建功立业。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截至2020年底,安康市茶园面积已达107.3万亩,产量4.3万吨,综合产值265.3亿元。安康茶产业已创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21家,市级62家;已建设省级现代农业园区9个、市级132个,茶产业园区数量占到全市园区总量的1/3以上。全市10个县区108个镇都在发展茶产业,带动3.9万脱贫户户均增收2650元,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科技茶——
一株老树造就万亩茶园


  创新是推动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的动力。要让古老的茶产业焕发新的光彩,还需要不断研发新品种、开创新技术、引进新理念,通过科技创新将自然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汽车沿着蜿蜒的盘山路几经辗转,驶进了汉滨区双龙镇龙泉村。举目远眺,目之所及皆为茶园,层层叠叠顺山而起。采茶人戴着鲜艳的头巾穿梭忙碌其中,为满山青翠增添了点点亮丽色彩。
  “那棵就是我家的老茶树,二十多年前,我偶然发现它比其他的茶树发芽更早,是所有备选单株中表现最突出的,我就把它列为主要研究对象,最后研发出了‘陕茶1号’。”安康市汉水韵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农艺师王衍成指着茶山上老宅前一株百年老茶树告诉记者。
  平实的几句话背后,是王衍成二十多年的呕心沥血。从一棵老茶树到72棵新茶苗再到一个品系,历经无数失败和艰辛,王衍成始终没有放弃。2003年,王衍成繁育的茶苗开始产茶,并得到市场认可。2006年,他创办了安康市汉水韵茶业有限公司,以汉滨区为中心,建基地、办茶厂,开始在周边村庄推广“陕茶1号”。2011年,“陕茶1号”被陕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和陕西省农业厅(现农业农村厅)正式认定为省级良种。
  作为陕西第一个无性系茶树新品种,“陕茶1号”结束了陕西茶业发展完全依赖外省品种的历史,意义深远。2019年,“陕茶1号”成为第9个获得国家登记的茶树品种。截至2020年,“陕茶1号”已在陕西14个茶叶主产县区种植,并在湖北、河南、山东、重庆等省市试种,种植面积已达10余万亩。
  因为长势旺、投产快、产量高、上市早等特点,“陕茶1号”成为广大茶农增收致富的好帮手。龙泉村曾经的贫困户黄定杰一家对“陕茶1号”充满了感激。从前,他家的地主要用来种玉米,每亩收入只有100多元,连吃饱饭都困难。在王衍成的带动下,黄定杰从2013年开始种“陕茶1号”,现在10亩地能收入3万元。
  “茶叶采了就直接卖给公司,儿子在茶厂上班还有一份收入。”黄定杰告诉记者,2019年,家里不仅彻底脱了贫,还盖上了新房子,过上了从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在种茶。”龙泉村党支部书记王庆发告诉记者,过去村里种玉米、油菜不赚钱,地都撂荒了,村民纷纷出去打工。村里没有支柱产业,村集体也几乎没收入。现在发展茶产业,美了环境还富了腰包,村集体一年收入能达到30多万元。
  “陕茶1号”是安康茶产业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安康市不断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和浙江大学等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借智借力提升安康茶产业科技水平。近5年,安康市争取各级立项涉茶科技项目4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25项,省级成果奖4项,市级科技成果12项。
  与此同时,安康市还不断健全完善茶产业技术推广体系,成立了茶研所和茶叶站,并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肖斌、中茶所研究员曾建明担任茶产业技术体系科研导师。各茶叶主产县区均成立专门的技术推广机构,并定期围绕茶叶建园管理、茶叶加工生产开展各类培训。
  伴随良种良法的推广,安康积极建设茶产业园区,引进培育经营主体,推动茶产业提质增效。
  “我们园区里的经营主体,不少是来自福建、浙江等茶产业大省的企业。他们落地之后,不仅带来了资金和技术,还拓展了安康茶品类,更新了经营理念和消费方式。”安康市农业农村局茶果科科长王鑫告诉记者,安康茶虽然品质好,但是多年来主打高品质绿茶,以采摘春茶为主,夏秋茶利用率不高,茶产业潜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这几年,我们有绿茶、白茶、红茶、茯茶、黑茶,茶叶品类得到极大丰富。”
  福建客商创办的闽秦茶业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与安康“山水相牵”的企业。“父亲之前在紫阳当兵的时候就知道这里的富硒茶。”闽秦茶业第二代当家人陈宝莹告诉记者,父亲当年之所以在紫阳创办茶厂,就是看中了当地的茶资源品质好,“我们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利用紫阳当地的春秋茶制作白茶和红茶,能给当地农民创造更多收入。”


品牌茶——
一片硒壤打造金字招牌


  产业要发展,品牌是关键。过去一段时间,安康市各县区、茶企各自为战,茶叶品牌众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形成市场影响力。用副市长鲁琦的话来说,就是“星辰满天,没有一轮明月”。
  安康茶最大的特色和亮点是什么?富硒。作为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硒在人体健康中发挥着“清除自由基”“抑制癌细胞能量代谢”等作用。与我国72%的低硒地带相比,安康恰恰处在难得的富硒区域,富硒地层厚达50米,主要农作物95%以上富硒。
  20世纪90年代,时任中国营养学会会长的于若木在考察了紫阳县茶产业之后,欣然题词“紫阳茶富硒、抗癌、色香味俱佳,系茶中珍品”。“富硒”成为安康茶产业再闯市场的一道“金字招牌”。
  为了打好“富硒牌”,安康市委、市政府统筹安排,大力开展“安康富硒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几年下来,品牌建设成果显著,已创建“中国驰名商标”两个、省级著名商标29个;先后获“国饮杯”“中绿杯”国家名茶大奖67项;研究制定的《天然富硒茶》成为农业农村部行业标准,“安康富硒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国家主管部门审定。
  “我们是第一个拿到‘安康富硒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企业。”一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宋晓红告诉记者,安康茶相比其他国茶,最大的差异化和亮点就是富硒,“现在国际上也在研究硒,我们的茶叶因为富硒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已经出口到东南亚、非洲和欧洲多个国家。”



  在品牌推动下,农户采摘的鲜叶和茶企产品的售价明显提升。焕古庄园富硒茶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小军自豪地说:“我们将茶分为6个品级,1号硒香茶每斤可以卖到3000元,6号硒香茶每斤也能卖到100多元。”
  目前,安康市164家企业已经获授权使用“安康富硒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基本实现SC认证企业公用品牌全覆盖。2020年5月,“安康富硒茶”首次参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便跻身全国二十强,位列陕西省第一,品牌综合评估价值达29.94亿元。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茶香也怕巷子深”。为此,安康市政府启动安康富硒茶“三年百市百店千点”送健康招商推介系列活动,赴北京、上海、杭州等国内大城市和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家开展推介活动100余次。
  如今,随着线上销售的活跃和直播带货的兴起,安康市抓住机遇,通过电商和直播平台,不断扩大“安康富硒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来到平利,鼓励我们要做好电商,这让我更有信心了。数字化现在是一个新业态、新风口,通过直播电商可以打通农产品出山的‘最后一公里’,让我们的安康富硒茶飘香全国乃至全世界。”富硒堂茶业有限公司创始人王秀梅告诉记者,电商平台不仅让品牌传播力度更大,产品销量呈倍增态势,也促进了就业,带动了农户受益翻番。
  “公司的绞股蓝主要通过线上销售,在天猫、京东都有店铺,目前我们的绞股蓝茶等产品已经打入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深受消费者青睐。”神草园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殷刚介绍,绞股蓝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保健饮品,在降脂、免疫调节、肝脏保护等方面作用明显,“品质加品牌加平台,绞股蓝未来的前景广阔。”
  2020年1月,安康(紫阳)富硒茶交易中心正式投入运营,总面积3507平方米,目前已经入驻茶商店铺35家。这是安康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产业融合、引领抱团发展、提升品牌效应的有力举措。“交易中心的建成运营填补了我们茶叶品牌营销专业市场的空白。”紫阳县茶业发展中心主任李尤学告诉记者,交易中心是集茶叶销售、培训、接待、招商于一体,同时宣传推广当地茶历史、茶文化、茶品牌的综合性品牌市场平台,将在加快茶产业发展提档升级,规范富硒茶市场交易环境、交易行为,增强茶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统一区域公用品牌对外形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文化茶——
一杯陕茶愿与世界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谈到要传承和弘扬中国茶文化。他指出,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深深融入中国人生活,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茶中有道,明道在茶。茶,既凝聚了天地精华,又汲取了人间滋养,是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产物。自古以来,茶上达于天子宫阙,下惠于庶民之家,茶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康种茶历史可追溯到夏商时代的巴人民族。唐宋年代,中原与西北民族就开始了茶马贸易,而安康茶成为朝廷以茶易马的首选,并通过茶马古道、古丝绸之路传送到中东、西亚及欧洲国家和地区。
  1998年,考古专家在汉长安城北郊汉景帝阳陵外藏坑随葬品中发现了迄今最古老的茶叶。安康市委、市政府敏锐地意识到,汉阳陵茶叶极有可能与陕南富硒茶相关,其重要的文化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国内顶级专家团队根据西汉时期运输条件和茶叶的工艺、形制判断,汉阳陵茶叶应来自秦岭、巴山地区,与陕南茶非常接近。经过历史学家、文物专家以及茶叶专家的反复论证,最终推断,平利是秦汉古茶的核心产区。
  走进安康秦汉古茶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前一天刚刚收购的鲜茶摊得平平整整,正在进行自然萎凋。“经过萎凋、渥堆、烘干等一系列程序,半成品就制成了。这种工艺做出来的古茶,外形扁平端正、松紧适度、黄绿显毫,冲泡出来的茶汤金黄明亮,香气清香中带花香,滋味清醇甘甜。”公司董事长陈振华抓起一把茶叶放在手心,给记者细细介绍。
  陈振华来自福建福安县。2009年,他看中了平利县丰富的富硒茶资源,前来试制红茶,并成功研制出“金陕红”富硒工夫红茶,填补了陕西红茶生产企业的空白,由此也带动了陕西红茶产业的蓬勃发展。尽管效益不错,但他总觉得还有更多事情可做。“陕南茶品质优越,茶文化底蕴深厚,怎样才能将茶产业和茶文化充分结合起来?”
  2016年,他在汉阳陵博物馆里了解到“世界上最古老的茶叶”,认为这是一个将陕西古茶发扬光大的好机会。于是在安康市政府的协调下,汉阳陵博物院、平利县政府和陈振华共同成立了现在的安康秦汉古茶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借助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以平利县境内高海拔原生态富硒茶鲜叶为原料,经自然萎凋、精准控酶、机械压制等工艺环节,研发生产出了既保持古茶原有基本工艺,又符合现代人口感习惯的“新秦汉古茶”系列产品。



  去年5月20日,在首个“国际茶日”前,陕西省在安康举办庆祝活动。安康秦汉古茶以历史最悠久、文化最深厚、韵味最独特、富含硒元素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全国茶行业专家认为,秦汉古茶是一款具备“金银相间色、清醇甘甜味”典型品质的优秀茶品。
  时节如流,一年又至。安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奋力打开茶产业发展新格局。今年,安康即将成为5·21“国际茶日”中国会场唯一的分会场。“我们将充分利用分会场活动平台,弘扬中国茶文化、讲好陕西茶故事、打造安康茶品牌,引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安康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阮家军介绍,届时,安康将以“寻根世界最早的茶、品鉴世界首个富硒茶”为重点内容,开展名优茶评选、制茶技能大赛、线上营销、茶乡畅游等活动,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国内国际联动等方式,全面展示安康茶文化,提高安康富硒茶品牌知名度。
  茶中有大爱,以茶和天下。茶文化“和而不同”的理念,是中国茶走向世界、风靡世界的核心魅力。从古丝绸之路的以茶易马到“一带一路”的茶品出口,安康以茶为媒,着力复兴“千年茶道”,为当地茶产业发展畅通了新渠道。而安康茶文化所具有的包容、共享、创新的特质,也向世界再次展示了璀璨深远的中华文明,令世人瞩目,令世人赞叹。